想做植牙卻被牙醫說要拍「斷層掃描」,你是不是也一頭霧水?
到底什麼是植牙斷層?一定要拍嗎?會不會痛、會不會貴?
這篇文章透過典雅牙醫,一次幫你解答所有常見疑問,從拍攝流程、所需時間到費用區間,讓你在正式植牙前就能安心又有底。
目錄
Toggle什麼是植牙斷層?為什麼要做植牙斷層掃描?
在植牙前,醫師常會建議進行「電腦斷層掃描(CBCT)」,這並不是多此一舉,而是為了提升植牙的成功率與安全性。
斷層掃描能夠立體呈現顎骨結構,協助醫師評估骨頭的高度、寬度與密度,並清楚辨識神經管、鼻竇等重要位置,避免在手術時傷及關鍵結構,是精準植牙不可或缺的一步。
植牙電腦斷層的原理與作用
CBCT(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,錐狀光束電腦斷層)是一種專為牙科設計的立體影像技術,拍攝過程只需短短幾十秒,即可取得完整的3D影像。
這些立體資料能幫助醫師設計植體的角度、深度與位置,提高植牙的準確性與穩定性,尤其適用於骨質條件不佳或鄰近神經管的複雜案例。
植牙電腦斷層和一般X光有何不同?
一般的全口X光(如全景X光)只能提供平面影像,只能大略觀察牙齒與骨骼結構,較難準確判斷骨量與神經位置。
相較之下,CBCT能提供精細的立體視角,不僅清晰呈現骨質密度,還能讓醫師「切片」觀察每個角度的細節,對於避免手術風險與設計客製化植牙計畫極具幫助。
植牙電腦斷層流程全解析
很多人聽到「電腦斷層」就覺得緊張,其實植牙用的CBCT掃描流程快速、簡單,整體檢查時間通常不超過10分鐘,無需打針、不會有侵入性,也幾乎不會造成不適感。
以下帶你一步步了解拍攝前的準備、拍攝過程中會發生什麼,以及整個檢查的時間與頻率。
植牙掃描前需要注意什麼?
拍攝CBCT前,通常不需要空腹,也不需特別停藥。
不過,有幾項小細節要注意:
- 移除身上金屬物品:例如耳環、項鍊、眼鏡、活動假牙、齒套或口腔內飾品等,以免干擾影像判讀。
- 女性懷孕者請主動告知:雖然輻射劑量低,仍需經醫師評估是否適合拍攝。
- 拍攝當天可照常飲食與服藥,不影響影像品質。
植牙斷層過程會痛嗎?
完全不會。
CBCT是非接觸性的影像檢查,只需站立或坐好,頭部輕靠固定架,儀器會在周圍旋轉掃描,整個過程沒有任何侵入、不會產生疼痛,也不會有壓迫感,非常適合怕痛或對檢查敏感的患者。
植牙斷層掃描要拍幾次?要拍多久?
一般來說:
- 每一次CBCT掃描僅需20到40秒左右
- 整體流程加上說明與定位,約5~10分鐘可完成
- 多數患者僅需拍攝一次,除非後續手術規劃有變動,才可能需要補拍。
這種快速又低輻射的檢查方式,不僅協助醫師精準植牙,也能讓患者安心面對療程下一步。
如果有植牙斷層掃描相關問題,
典雅牙醫診所:0800-888-231
預約表單:點擊我
植牙斷層掃描費用大概多少?
在台灣,植牙前的電腦斷層掃描(CBCT)屬於自費項目,費用因診所設備、地區及拍攝範圍而異。
根據各地衛生局公布的收費標準,單顎拍攝費用約為新台幣2,000至4,000元,雙顎則約為新台幣4,000至8,000元 。
實際費用可能因診所設備與服務內容有所不同,建議你在接受檢查前,向診所確認相關費用。
植牙斷層是自費還是健保有補助?
目前,健保並不給付牙科電腦斷層攝影費用,患者需自行負擔。
不過,部分縣市政府對於特定族群,如低收入戶或原住民,可能提供植牙相關的補助方案 。
建議你可向當地衛生局或診所諮詢,了解是否符合申請資格。
植牙掃描費用會包含在植牙總價內嗎?
植牙的總費用通常包括多項項目,如術前評估、手術費用、植體材料費、假牙製作費等。
電腦斷層掃描費用是否包含在內,取決於診所的收費模式。
有些診所將其納入整體療程費用中,有些則另行計費 。
建議你在諮詢時,向診所詳細了解各項費用的計算方式,以便做好預算規劃。
哪些人特別需要做植牙斷層?

雖然現在多數植牙療程都會建議進行電腦斷層掃描,但有些族群屬於「高優先建議拍攝」對象。
這些患者若能在術前進行CBCT掃描,不僅能避免手術風險,還能提升植牙成功率與美觀度。
以下是幾類特別建議進行植牙斷層的人:
骨質條件不佳者
若原本牙齒拔除時間已久,骨頭可能因缺乏刺激而萎縮,導致骨量不夠或骨質變差。
這類患者若沒有透過斷層掃描評估,很可能無法判斷是否需補骨或改變植體長度、角度,進而影響植牙結果。
上下顎神經或鼻竇區植牙
下顎靠近「下齒槽神經」、上顎靠近「上頷竇」的區域若不小心碰觸,可能引起長期麻木或術後感染。
斷層掃描能準確標示神經與鼻竇位置,讓醫師在規劃時精確避開,降低手術風險。
多顆植牙或全口重建者
對於需要一次補上多顆缺牙或進行全口重建的患者,CBCT能協助醫師全面掌握上下顎的骨骼與空間條件,精確安排每一顆植體的位置、深度與角度,讓植牙不只穩固,也能兼顧咬合與外觀。
常見植牙斷層掃描迷思破解
對植牙電腦斷層掃描(CBCT)不熟悉的人,常會有各種疑問與誤解,例如是否會有輻射風險、只植一顆牙有必要嗎、掃描過的影像是否能重複利用等。
以下一一幫你釐清常見迷思,讓你更安心接受植牙前評估。
植牙斷層掃描會不會有輻射風險?
很多人聽到「斷層掃描」就聯想到高劑量輻射,但其實CBCT屬於低劑量的牙科專用掃描,輻射量遠低於醫院常用的胸部X光或傳統CT。
以常見的單顎CBCT掃描為例,其輻射量約為0.05~0.2 mSv,相當於搭飛機來回台北—東京一次的自然輻射暴露量,比胸部X光(0.1 mSv)還低。
對一般健康成人而言,風險極低。
只植一顆牙也要拍這麼高階的植牙斷層影像嗎?
答案是:建議還是要拍!
即使是單顆植牙,醫師仍需清楚了解植牙區域的骨量厚度、骨質條件與神經或鼻竇位置。
若誤判結構,輕則造成植牙鬆動、植入角度不良,重則可能傷及神經。
CBCT掃描提供的3D影像能大幅提升診斷準確性,即使只有一顆牙,也值得謹慎對待。
植牙斷層掃描圖可以重複使用嗎?
可以的,CBCT影像會以數位檔案形式保存(通常為DICOM格式),患者可以要求診所提供影像光碟或上傳雲端。
若有需要轉診至其他院所繼續療程,這些影像通常可供他院醫師判讀使用,不必重複拍攝,節省時間與費用。
不過每間診所對影像品質要求不同,也建議事前詢問是否能使用外院資料。
如果有植牙斷層掃描相關問題,
典雅牙醫診所:0800-888-231
預約表單:點擊我
為何植牙要選擇有植牙電腦斷層設備的牙醫診所?
現代植牙講求「準、穩、快」,而這些前提的基礎,正是建構在良好的術前評估上。
選擇具備電腦斷層(CBCT)設備的診所,不只是設備升級而已,更代表醫師能掌握更清晰的口腔資訊,進而設計出更精準、安全、客製化的植牙計畫。
以下是選擇具CBCT診所的三大優勢:
與數位導引手術的結合
現在許多診所已將CBCT與3D導引手術技術(如導航植牙、客製化導板)整合應用,透過影像資料建立數位口腔模型,設計植體的最佳植入角度與深度,並製作出符合患者口腔條件的導引模板。
這讓醫師在實際手術中就像有「導航系統」一樣,提高手術精度與效率,也大幅降低誤植風險。
診斷準確度更好
比起傳統全口X光,CBCT能提供立體、高解析度的口腔影像,讓醫師能更清楚觀察牙齒周圍骨質、神經走向、鼻竇空間與病灶位置,不再只靠經驗「猜骨頭」。
這樣的資訊優勢,有助於提前發現潛在風險,也能更準確地擬定手術方案,確保植體植入位置最合適。
風險可控性更高
植牙風險常見於神經受損、植體鬆動、穿透鼻竇等併發症,而這些風險幾乎都與術前資訊不足或誤判有關。
具備CBCT的診所能將手術規劃數據化,術前「先模擬、再操作」,讓變數降到最低,尤其對骨質不足、多顆植牙或全口重建者來說,能有效提高手術成功率與安全性。
植牙前斷層不是加價項目,而是守護你成功率的基本功
許多患者一聽到「電腦斷層」就聯想到額外加價、被推銷檢查,但其實植牙前進行斷層掃描,並非只是額外選項,而是醫師做出精準判斷的必要工具。
就像蓋房子前要先探土、測量地基,植牙也必須了解骨質條件與神經位置,才能確保植體穩固、安全、使用長久。
不要為了省略這一步,就貿然跳過完整的評估流程。
信任專業、配合檢查,是成功植牙的第一步。從植體角度、長度設計,到術中避開風險結構,這些看不到的細節,全都仰賴電腦斷層所提供的立體資訊來實現。
別把植牙想得太簡單,也別害怕問問題,只要找對專業診所,做足評估,你就能安心邁向恢復咀嚼力與笑容的路。
如果有植牙斷層掃描相關問題,
典雅牙醫診所:0800-888-231
預約表單:點擊我